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于2014年1月,由原机械与材料学院和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及技术两个学科组建成立。新生的材料与化工学院之组建,旨在顺应国家省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支柱产业的时代需求,发挥我校两个工程学科组合拳的优势,着力推进三峡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和新材料及化工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28人,博士率80%;学院在材料和化工二个学科领域拥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和校特聘教授5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湖北省杰青、湖北省校企百人、校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校教学名师等10余人;教职工平均年龄37岁;是目前学校最具年龄优势和学历优势的朝阳学院之一。
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学系等三个教学系;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工程二个本科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产业本科专业;化学、物理等两个共建一级学科硕士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材料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有一个三峡区域新材料研究院,一个校企共建国家地方石墨基功能材料研发中心,4个校企共建省级研发中心,一个本科实验中心,一个材料综合测试中心,15个本科实习及就业基地;在校本科生616人,硕士生50余人;上述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和考研率在学校一直位居前茅。
学院以功能团队为学院构建基元,采取研究团队-研究方向-研究平台-研究生培养-本科生教育五位一体,教学-科研-服务功能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以功能团队为抓手,支撑系部-专业-学科-学院的链条式发展。目前学院凝练了功能晶态材料、锂离子电池、光伏材料、金属材料、氟基材料和精细化工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在应用研究方面:承担各类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获批10余项;在石墨基材料研究方面获得了宜昌市企业的认可,联合获批国家和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球形石墨负极粉体材料生产技术的知识产权,获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名奖,正与中科恒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生产;在光伏材料、金属陶瓷材料、新型建材领域也具有一些核心专利,正与九州方圆、黑旋风锯业、三峡建材等企业联合研发;在精细有机化工领域,合作建成两个省级研发中心,拥有20余个精细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正与多个化工企业联合攻关,形成了较强的服务能力。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Coord.Chem.Rev. (IF= 11.01)、J.Mater. Chem. (IF=6.01)、J. Power. Source(IF=4.9)、Cryst.Growth Des.(IF=4.7)、Inorg.Chem.(IF=4.6)、Acs.Appl.Mat. (IF=4.5)、Electrochim. Acta. (IF=3.8)、Dalton(IF=3.8)、CrystEngComm(IF=3.8)、J.Am.Ceram.Soc.(IF=2.5)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获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3项。
学院以包容·诚信 弘毅·感恩为办院理念,注重内外交流,已与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同时倡导“以事业发展吸引人、以政策公平凝聚人、以感情待遇留住人”,营造“团结、和谐、向上,共谋发展”的氛围,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特色争艳”,力争5-10年打造集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均具有显著亮点的特色学院,成为鄂西、渝东、湘西地区材料化工行业的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材料化工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