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品茶坊阁楼_一品楼品凤楼官网_全国51茶楼信息网51龙凤茶楼论坛网_逍遥阁茶楼

您好,欢迎光临食品伙伴网学习平台!
| 返回食品伙伴网 | 学生平台
 

《自然?通讯》发表“风味感知”重要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19  浏览次数:999
2025年9月1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Putu Agus Khorisantono*、 Janina Seubert *等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Q1,中科院1区Top,IF2024=15.7)发表题为“Tastes and retronasal odours evoke a shared flavour-specific neural code in the human insula”的研究性论文。

这项研究聚焦于人类味觉与嗅觉在风味感知过程中的交互机制。通常情况下,食物在口腔中会通过口咽逆行途径释放气味分子,与味觉信号一同作用于大脑,从而形成整体风味体验。当鼻腔阻塞时,人们会出现“失味”的错觉,实则是嗅觉信息受阻所致。已有研究表明,嗅觉不仅能增强味觉感知,甚至在无味物质存在时也能诱发类似味觉的体验,如草莓香气会被感知为“甜”。然而,这种味嗅交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叠处理机制仍未完全明晰。

现有认知认为,嗅觉主要在梨状皮层加工,而味觉则依赖于岛叶皮层。但近年来发现,味觉皮层同样可对嗅觉刺激产生反应,且在啮齿类动物中已观察到逆行嗅觉在味觉皮层中的独特编码。由于进食时味嗅几乎同时发生,二者在神经层面可能存在赫布式联合,形成稳定的味嗅联结。本研究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采用单一化学感官刺激(无味气味物质和无嗅味物质),探索岛叶内早期的味嗅信息重叠加工。结果显示,熟悉的味—嗅配对在岛叶的味觉反应区呈现出重叠的激活模式,且主要集中于腹前岛叶低颗粒区,这与梨状皮层至岛叶的单突触投射路径高度一致。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人类味觉表征的不稳定性,这一发现为风味感知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整体而言,本研究证实了岛叶作为味觉皮层在风味整合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嗅觉可在味觉相关区域诱发类似味觉的激活模式,丰富了对人类风味感知神经基础的理解。


成果介绍

?在食物摄入过程中,味觉与鼻后嗅觉相结合形成风味,这种联系强大到鼻后嗅觉即使在没有伴随味觉刺激的情况下,也能引发味觉感知。然而,这些平行感官信号在大脑皮层中的整合机制仍不清楚。
?本研究结合风味绑定范式与功能性神经影像学,检验鼻后嗅觉气味物是否在岛叶中诱发与其配对味觉相似的编码模式。健康受试者首先参加一次熟悉环节,接触一致性的甜味与咸味风味,随后进行两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分别接受其组成的味觉刺激和气味刺激。
?多变量模式分析结果显示,鼻后嗅觉气味在岛叶中可以被分类识别,并与其对应味觉呈现重叠表征,尤其集中于腹侧前岛叶区域。
?此外,该研究还观察到岛叶味觉表征随时间推移出现漂移,这与啮齿动物味觉皮层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发现凸显了味觉与鼻后嗅觉处理之间的强大的跨模态相互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风味感知的基础。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