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邵陽學院食品與化學工程學院22級食品工程專業(yè)研究生謝鑫、羅鵬鑫與23級食品安全專業(yè)本科生李夢、刁欣蕊等4位同學在豆制品重點實驗室趙良忠、黃展銳、周小虎(通訊作者)、陳浩、文明(通訊作者)等教師指導下,在高分子科學領域權威期刊《Gels》(中科院二區(qū),IF:5.0)發(fā)表題為“The Heat-Induced Gel-Sol Transition in Coated Tofu: A Study on Protein Conformation and Microstructural Changes”研究論文。據檢索,此為包漿豆腐加工領域發(fā)表的第一篇SCI論文(截至出版日)。
包漿豆腐,又稱“爆漿豆腐”,源自我國西南地區(qū)傳統(tǒng)豆制品加工技藝,與一般豆腐加工相比,還包括排酸和堿浸兩道工序。食用前經燒烤或煎炸,豆腐凝膠內部受熱轉變?yōu)轭愃贫垢榛蚨節(jié){的溶膠,其口感比傳統(tǒng)豆腐更細膩,這種“一塊豆腐,兩種享受”的獨特口感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產銷量增長迅猛。然而,國內外關于食品蛋白質水膠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溶膠→凝膠,僅對皮蛋加工有少量蛋白凝膠→溶膠相變機制研究報道;此外,包漿豆腐的研究僅限于風味物質和腐敗菌的鑒定,產品加工學機制研究尚屬空白。該研究基于蛋白質分子尺度,通過探究包漿豆腐凝膠→溶膠過程中蛋白質空間構象轉化,分析不同熱處理時間和溫度下包漿豆腐的蛋白質亞基組成、分子間作用力和微觀結構等,闡明了熱處理對包漿豆腐凝膠→溶膠相變機制。該論文為食品蛋白質凝膠→溶膠機理提供了新見解,為優(yōu)化包漿豆腐工藝,提升包漿豆腐品質穩(wěn)定性,進一步開發(fā)預熱包漿豆腐產品提供了科學依據。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390/gels11040237

包漿豆腐,又稱“爆漿豆腐”,源自我國西南地區(qū)傳統(tǒng)豆制品加工技藝,與一般豆腐加工相比,還包括排酸和堿浸兩道工序。食用前經燒烤或煎炸,豆腐凝膠內部受熱轉變?yōu)轭愃贫垢榛蚨節(jié){的溶膠,其口感比傳統(tǒng)豆腐更細膩,這種“一塊豆腐,兩種享受”的獨特口感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產銷量增長迅猛。然而,國內外關于食品蛋白質水膠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溶膠→凝膠,僅對皮蛋加工有少量蛋白凝膠→溶膠相變機制研究報道;此外,包漿豆腐的研究僅限于風味物質和腐敗菌的鑒定,產品加工學機制研究尚屬空白。該研究基于蛋白質分子尺度,通過探究包漿豆腐凝膠→溶膠過程中蛋白質空間構象轉化,分析不同熱處理時間和溫度下包漿豆腐的蛋白質亞基組成、分子間作用力和微觀結構等,闡明了熱處理對包漿豆腐凝膠→溶膠相變機制。該論文為食品蛋白質凝膠→溶膠機理提供了新見解,為優(yōu)化包漿豆腐工藝,提升包漿豆腐品質穩(wěn)定性,進一步開發(fā)預熱包漿豆腐產品提供了科學依據。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390/gels11040237
